学校动态
首页/学校动态

《武汉宣传》:三块全国金牌折射出的理念和追求

时间:2018-03-28  访问统计:339
 
 
 《武汉宣传》2018年3月刊
三块全国金牌折射出的理念和追求
——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一流人才纪实


文/鲁艳红 戴立勇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5月8日至6月8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37个地区的13655名选手参加了中、高职组81个项目的比赛。这是由教育部等多个部委联合举办的被誉为职业教育的“顶级赛事”,属于国家级一类大赛。在强手云集的角逐中,湖北代表团一举夺得4块金牌。而其中3块,由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东职)派出的选手获得。来之不易的金牌背后,折射出东职前瞻的理念,凝聚着创新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近年来,东职以质量内涵建设为改革发展方向,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核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与创新,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规格得到提升,发展成果受到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

“引”学生上“赛场”: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东职坐落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地,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首批省级示范职校、首届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在校生5000多名。
“经济社会发展为职校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使得学校规模有了‘量的飞跃’,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我们的整体办学水平必须要有‘质的提升’。”东西湖职校校长朱郧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入学时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最终获得专业技能,成为业务骨干,首先要从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开始。”
秉承这一办学理念,“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得到强化,“赛中学,学中赛”的全新模式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学文化理论知识再进入实操阶段,我们从2016年起打破常规,在新生入校后就开展‘技能训练周’活动,让新生进入实训室,参观学长制造的‘产品’,在基本熟悉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在实训老师和学长的指导下亲自操作设施设备,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朱郧清介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许多教学困难迎刃而解,再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引导学生上“赛场”,学生自信心极大增强。
杨奎是该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考失利后,他只好选择读职校。“在一次比武活动中,我看见学长们熟练的操作电脑,很是羡慕。”在接受采访时,杨奎介绍说,“从那以后,我决心要考入学校竞赛队。”如愿以偿后,经过刻苦的训练,他在2017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他的教练李强介绍,杨奎自学了多种编程语言及黑客攻防的知识,是学校里的“计算机顶尖高手”。
赛练结合,以赛促练。学校在教学改革上探索新模式、新方法,让技能竞赛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学校连续举办“技能节”20届,形成了“人人都参与、专业全覆盖、层层有选拔”的人才选拔机制,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技能节展示和竞赛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人才选拔的竞技场、校企合作的新平台。
春华秋实。2017年,学生参加参加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人次过百。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激”老师上“擂台”:教师工作过程竞赛开先河


“培育一流的学生,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而一流教师的培养,需要一个优胜劣汰的‘擂台’。” 朱郧清介绍,为培养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在全市率先举行“教师工作过程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促进教师系统建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知识体系,让他们更深入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教学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最终目的是学生收益。
说易行难,开赛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该校教科室主任刘光发回忆,被专业选中参加竞赛的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很多都是班主任,有的还兼任国家、省、市技能竞赛队的教练,工作任务繁杂,再被逼上“擂台”常常感觉精力不济。
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和电子商务专业团队的李强和负责物流专业参赛团队的管黎琳夫妇,前者是两支国赛队的教练,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干将,一周28节课;后者既是班主任,又是物流专业骨干教师。“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管黎琳回忆,儿子还小,虽然她尽量保证不把工作带回家,但备赛时难免有时做不完得回去查资料。每次都是一边“打发”咿咿学语的儿子,一边熬夜写文本。
然而一场擂台打下来,每一位参赛老师都收获满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王一帆刚入职一年,竞赛中她负责到各个企业走访调研。“以前,我以为教数控学生会做零件,会操作机床就可以了,谁知实地调研才知道我的目标太小了。这也算是这次比赛带给我的额外收获。”王一帆说,走访中,她开始对课程重新定位和认识,对怎么教学生也开始重新制定方案。
朱郧清说,很多团队经过集体打磨和专家辅导,最终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岗位职业认知文本资料、PPT和展演视频资料,帮助70余位参赛队员加深了职业认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教学水平,而金牌教练也产生于其中。
武汉市教科院职成教研室主任黄正轴评价,此次竞赛活动具有原创性,是学校主动对接现代产业发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新发展需要的创新举措,在全市中职学校开了先河。


“邀”企业当“股东”:校企合作提升培养规格


朱郧清认为,职业教育要实现多元办学,企业是关键,学校通过项目建设更加有效强化校企合作,“邀”企业当“股东”,让企业成为教育主体之一,对接前沿现代产业,实行集团化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实现互利共赢。
学校除建成实操仿真、喷涂仿真、工业机器人、网络安全等一批高水平实训室外,建设占地近70亩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按照校企双方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以“学生”“员工”双重身份在此实习,并有效开展工种或者岗位轮训。该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实训工厂和校企合作新典范。
同时,以校企联盟为载体,以实训实习基地为依托,不断深化校企合作。2014年电子电器专业、数控专业与武汉地区9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2017年合作企业超过20家,探索集团化办学之路,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学生实训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成为学校兼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得到有效保障。
现代学徒制试点稳步推进。2015年作为武汉市首批试点的中职校(全市8所)之一,电子专业与华城电机合作开设了首个现代学徒制班。2016年,数控、酒店管理专业又与武汉长兴电器集团和武汉纽宾凯集团合作开设2个现代学徒制班,继续探索双导师教学、双主体育人机制。
“在职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当下,我们要追求学生‘高质量’的就业。”朱郧清给学生就业工作订下目标:不是为学生“找”企业,而是让学生“选”企业。朱郧清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举例,以前都是邀请全国幼儿园到学校观看毕业生演出,希望他们能提供岗位,近年来每到毕业季都有200多家幼儿园来学校,争抢80名左右的毕业生。
记者了解到,东职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对口率达72%,稳定率超过75%,70%以上的毕业生在格力电器、蒙牛乳业、凌云科技、东风本田等大型知名企业就业。

学生有自信,教师有成就,专业创精品,学校创品牌。在以朱郧清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东职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熟练工人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转身,无愧为湖北武汉中职教育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