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首页/学校动态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东职语文组教师风采

时间:2020-03-09  访问统计:255

  该文来源于2020年3月8日天高云淡同名美篇

  寒冬已逝,春日渐进,疫情的阴霾缓缓淡化,开学的日子悄然到来。特殊时期,“空中课堂”暂时接替了传统课堂的职责,成为了新兴的知识传播载体,“网课”也成为了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关键词。

  为了响应号召,“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我们东西湖职校语文组也接到了线上授课通知。我们迅速反应,通过QQ线上召集骨干教师开会,讨论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初步完成了人事分工。结合语文组整体情况,按年级分成三个小组,选定了易嘉、李书健、马圆圆等数位信息化操作娴熟、接受能力强的老师进行线上授课。

  经过一个多月的检验,东西湖职校语文组的教师们凭借着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风趣幽默又富含意蕴的授课风格、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易嘉

  “本以为我是个平平无奇的老师,没想到疫情把我变成了平平无奇的十八线主播。”身在疫区中心的武汉,一道“停课不停学”的命令让仍在享受春节余韵的易嘉老师忙碌了起来。

  如何运用“空中课堂”线上授课?第一次以授课人的身份接触“网课”,既新奇又令人充满疑惑。

  但是,当易老师尝试进行直播前调试时,页面上“获取设备异常”拦住了她的“去路”。更换了三台设备,在学校信息中心的老师们的协助下,终于成功“开播”,她迈出了线上授课的第一步。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全市中小学都加入“空中课堂”后,平台开始卡顿、崩溃。根据学校建议,易老师尝试将直播改录播,通过回放的方式授课。当她精神饱满地完成一个半小时的授课内容后,网页上出现的“直播中断”四个字让她心里咯噔一下——由于网络和平台原因,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仅保存了十几分钟。沮丧过后,她重新打起精神,决定再尝试一次。这一次也失败了,甚至保存的时间更短。思索再三,征求信息中心意见后,易老师决定改回直播,保证学生第二天可以正常上课。幸运的是,第二天的直播虽然稍有卡顿,却并不影响整体效果,学生们的反响也十分热烈。

  目前易老师已经是一个熟练的“十八线授课主播”了。学生们比传统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许多喜欢低头沉默的学生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同学提出了疑问,不需要她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已经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团队合作的效果反而超过了小组合作。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尝试,失败,重振旗鼓,正是迎难而上不放弃的意志,才能绽放出这沁人心脾的芳香。

  二、“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李书健

  “语文老师,没有什么不会的。”这是学生们平常最喜欢拿来调侃李书健老师的一句话。这一次,李老师又成功解锁了网络主播技能,成为18级语文网授课教师之一。

  起初,李老师面对即将开展的线上教学工作也是喜忧参半的。虽然李老师对“空中课堂”的平台操作得心应手,但她对于直播教学这种新模式是完全摸不着头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老师大量观看了各平台已有的线上教学课程,并潜伏到第一批开课的17级语文课堂中“偷师”。结合这些线上教师的经验,李老师制定好了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准备。

  不料,李老师又迎来了新的危机。受到教育云平台的限制,18级的语文课程临时由直播改为录播。李老师担心录播这种单向的影像传播会极大地削弱语文课堂的活力,限制自己的发挥,只好调整教学内容:穿插趣味性历史人文知识,细化知识,给学生预留充分的反应时间。而第一次录播课程结束后,有不少学生主动向李老师反应仍然难以适应录播课程。于是李老师再次做出调整,将新课教授改为练习讲解,并提前向学生推送课件、习题和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录播课程可以回放,可以自由调整进度的优势,侧重于向学生教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线上课程持续推进,学生们对网授课的新奇和热情却在逐渐消退,开始产生懈怠的心理。李老师捕捉到了学生的变化,又动起了心思。在征求了相关领导的同意后,李老师再次将自己的课程由录播改为直播。直播课程成功打破了无法互动的限制,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释放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学生们在评论中讨论题目,分享观点,互相答疑解惑,展现出与传统课堂中不一样的活力与自信。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李老师相信,我们终能克服困难,战胜疫情,重回课堂。

  三、“不到最后一日,弦歌不辍”——马圆圆

  马圆圆老师是2019年刚加入东职这个大家庭的新教师,上学期刚刚体验了执教生涯中的第一次上讲台和第一次当班主任,2020年2月1日就迎来了新的一年、更是她人生中的又一个第一次:担任19级语文空中课堂的“网络主播”。

  作为一名新老师,马老师原计划利用寒假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并为下学期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在回山西老家时就带上了语文课本、练习册和相关的课程资源。但万万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举动,最后竟派上了大用场。随着新冠疫情的迅速蔓延,湖北尤其是武汉成为了风暴中心,武汉封城,湖北交通在全国版图的凹陷,使得开学的日期一延再延。尽管“停课不停学”的空中课堂恰逢其时地解决了学生无法上学的问题。但师生没有教材也着实让人犯了难,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教材怎么上课呢?而且19级的语文课本是刚启用的第四版,非但以往的版本用不了,连网上也没有这一资源。于是,马老师就主动承担了将语文教材和练习册扫描成电子版的任务,并将手头的课件资源与授课老师共享,及时解决了这一难题。

  和很多第一次使用“空中课堂”的老师一样,录播的过程并不顺利,个中滋味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只有体验过才知道。第一次录制结束已是深夜11点,然而视频里嘈杂的电流声也宣告了初体验的失败。在校信息中心王敏主任不遗余力的技术支持下,历时两天才终于解决了设备的问题。谁知第二、三次录制又屡遭没声音或没画面的“滑铁卢”。马老师被困在武汉的“家属”都为她着急,甚至准备把配置稍高的电脑寄回山西来……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终于,在启用了第三方录屏软件的双保险保障下才为这艰难的第一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举国足不出户抗击疫情期间,语文课虽不能让身体更加强健,也不能解决实际的柴米油盐,更不能治愈这可怕的新冠肺炎,但它确如陈平原教授所言“一辈子的道路,很可能决定于语文”,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传世经典浸润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心灵,老师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也着实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而这不也正是切切实实的言传身教吗?这不仅是语文的本质,更是民族的精魂,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无论陷于何处境,无论遭遇何挫折,无论采用何形式,不到最后一日,弦歌不辍,并努力传递薪火。

  四、在内心安放一张讲台——聂娟

  “你准备一下,要上网课了。”聂娟老师也接到了授课任务,第一时间联系了正在学校值班的易嘉老师。“你那儿有没有多的教材?本部现在进不去了,我手上没有资料!”得到肯定答复后,聂娟老师立刻趟着夜色奔赴学校。

  从接到授课通知的那一刻起,聂老师就行动了起来,积极投入到网络教学工作中,逐步攻克各个“难题”。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经过三年的反复锤炼,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记叙文和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平时少见的说明文写作就成了最大的难点。反复琢磨后,根据技能高考文化综合大纲,结合学生特点,聂老师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考纲解读、概念分析、方法引导、例文赏析、温故知新、范文举例以及实战演练七个版块,引导学生整体全面地理解说明文,逐步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缺。

  与以往班级授课不同的是,这次线上授课对象是2017级的全体学生,人数多,班级差异大,学生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因此聂老师不断摸索,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尽量做到稳步推进,将每个知识点讲明讲透,并根据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反馈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行路难,多歧路”,虽然教师与学生相距甚远,但只要在内心安放一张讲台,“天涯若比邻”,空间不会成为教学的阻碍,相信每一步的努力都会让微光成炬,凝聚星河。

  五、“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刘利红

  身在疫区,面对“停课不停学”的命令,临阵点兵,刘利红老师毅然加入17级线上授课的教师队伍。

  根据工作安排,刘老师并不负责17级教学工作,因此对2020年考试大纲、授课对象不甚了解,一时之间就像大海里捞针——无从下手。幸好她有高三教学经历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教材、知识点尽悉于心,反复斟酌后,才定下了授课的具体内容。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线上授课,如何操作让刘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状况频出。幸好她身处于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里,易嘉、袁亮老师纷纷出谋划策,给予了她全方位的有力支持。在此期间,刘老师也不断汲取新知识,熟练掌握了签到、答题、连麦等技能,顺利地完成了授课任务。

  刘老师不单是一位语文教师,还是一位二胎妈妈。刚满两岁的宝宝正处于一会儿没看到妈妈,就会哭喊“妈妈走了”“妈妈不见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妈妈的时期。然而由于特殊情况,全城“封禁”,没法拜托奶奶照料。这可让刘老师犯难了,家庭工作相冲突,甚至一度想放弃上课。但她是幸福的,两难之时,“夫妻同心,其力断金”,她的丈夫主动承担了照顾孩子的重任,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虽然上课期间仍然传来了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喊声,但是她始终牢记教师的使命,咬咬牙将注意力放在了授课上,一心完成教学任务。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虽然线上授课困难重重,问题频发,但集体的力量更为巨大,正是这一个个的“万木林”才促使刘老师绽放出教师的光彩,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临时主播”!

  六、新旧结合,时史与共——袁文煜

  作为2019级第一位授课的老师,袁文煜老师争分夺秒地制作PPT,准备教案,关于直播课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了层层预案。没想到星期一的直播课网速太卡导致上课质量不佳,当晚紧急通知从星期二起所有的文化课一律改为录播。这一下就让第二天早上有一二节课的袁文煜老师火上眉毛,紧急调整教案,删掉互动环节的同时还要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屋漏偏逢连夜雨,好不容易开始录课电脑又坏了,经过学校信息办的多名老师联手救助后,终于在星期二00:30完成录课。

  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天同学们普遍反应效果很好。

  录播课不能检测学生的上课状态,为了防止学生开小差,袁老师将课后作业及上交时间在课程中以口头形式表述,凡是未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作业的都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许多,甚至连袁老师上课说的“梗”也记了不少。

  所上课文为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所作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较为枯涩,为了结合实际,让学生能进一步读懂文章,理论结合实际。袁老师专门将课文与时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结合,首先是三个时间轴,讲解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过程和时间节点。接下来根据课文最后毛主席提出的三个建议,结合实事做出分析。第一个建议是周密调查研究掌握实际,袁老师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讲解,启发同学们,不同时代的文章,也可以结合新时达焕发新的色彩。第二个建议是深入综合研究历史,袁老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年遭受过的磨难,阐述了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时提出的“多难兴邦”理念,告诫同学们灾难并不可怕,中华民族在一场场灾难面前会更加精诚团结,万众一心,用智慧、信心和勇气,越发斗志昂扬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同学们对“多难兴邦”也深有感触,课后纷纷以此为主题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第三个建议是加强干部的教育,袁老师聚焦“拒绝庸政懒政”,以在这次疫情中被问责的干部为例,加强同学们对依法治国的体会,从毛主席到现在的习近平总书记,70年过去,党和国家的在这一方面的原则始终如一。

  三个建议后袁老师自己新增了一个建议,要重视人民的力量。袁老师将这一部分分成了两块,第一块的标题是“国士无双”。有家喻户晓的“他不说动,我们坚决不动”的钟南山院士,有除夕夜出征的可爱的浙江奶奶李兰娟院士,还有不幸牺牲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很多同学都表示看到这里情不自禁的就哭了出来,尤其是李文亮医生的那一句:“从今天开始你们可能就联系不上我了,因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

  第二块的标题是“最好的人民”。有捐赠自己所有的贫困村,有骑行40公里只为捐赠蔬菜给有需要的人的淳朴菜农,有将厂里所有口罩无偿捐助的下岗工人,还有将所有工资全部捐出的火神山医院建设工人。袁老师用这样一句话描述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我只有一块钱,那就给你一块钱吧。”

  在课程的最后,袁老师引用李兰娟院士的一段话:“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希望媒体,教育部门,全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崇尚科学,要尊重科学家,要努力成为科学家。”启发同学们要信仰科学,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次课程收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很多同学都表示看得热泪盈眶,本来对他们来说,这只是新闻中天天报道的事不关己,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人的付出和牺牲,有同学表示现在终于懂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更是要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次战役情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将时事新闻与不同时代的文章结合,不仅让文章焕发新的色彩,也让学生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去。

  七、“教学不停,静待回归”——李黎

  最初接到网课通知时,李黎老师还在生病中,手头仅有一部手机,但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她还是毅然接下了这次任务。在奶奶家过年的她托父母的朋友帮忙,辗转拿到了自己的电脑。

  虽然李老师生活中也看过网红直播,但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她也会进行直播教学。班上的学生知道要开展网络授课后,还嚷嚷着要给她刷“火箭”。这种新的上课方式让李老师好奇又紧张,好奇的是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会带来怎样全新的感受;紧张的是陌生的平台操作可能会带来的失误。作为班主任,她在上语文课前和班上同学进行了一次在线班会课的尝试。因为班级人数少,直播进行顺利。李老师对自己班学生也很熟悉,互动效果还不错。但语文课是针对整个年级,人数较多,网站不稳定,最终无法进行直播,只能进行录播。原本45分钟的课程内容需要扩充到60-70分钟。李老师考虑到无法直播会影响与同学们互动,造成讲课的尴尬和听课的枯燥。于是李老师又准备了大量的上课素材和精美有趣的PPT,还穿插了许多相关视频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在课前还为学生了录制了课文的朗读音频。往往备两节课李老师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打磨。

  不过李老师还是不太想当主播,甚至有点想念在学校嬉嬉闹闹的孩子们。

  希望疫情可以快点结束,让广大师生摆脱网课带来的苦恼,早日重返校园,一切恢复如初。

  八、网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加速自我成长之路——邓子欣

  在一月底时邓子欣老师突然收到学校的通知,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校决定采取网上授课的方法开展新学期的教学。邓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直播教学,一开始的她,是忐忑的,因为看不到学生的反应,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但是她很快便调整好心态,投入到教学准备工作中。邓老师所带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高二下学期,现在正是她们的关键期,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和未来,她也要尽力去做到最好。

  邓老师授课的内容是《宋词二首》。众所周知,学生都有对古诗词学习的畏难心理。在分析了课文的内容后,邓老师决定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讲故事,邓老师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借助趣味视频来进行知识拓展,穿插讲解历史文化知识。邓老师在小小的书房里进行着头脑风暴,努力并快乐着。

  终于,第一次录课开始了。即使已经提前练习过三次的邓老师,第一次戴上耳机还是很紧张,害怕自己说错话,怕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完善。但当她开始讲课时所有的顾虑就都消失了,她仿佛回到了讲台上,又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一个小时四十分钟过去了,她好似刚从战场上得胜归来,松了一口气。短暂休息后,她又开始看自己的视频回放。在回放中,她发现了自己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她在传统课堂上没有发现的。这次的网课教学工作,不仅带给了邓老师挑战,也带给了她成长,让她看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她今后也一定会继续砥砺前行。

  九、用行动丈量教学道——孙娅

  孙娅老师是一名年轻东职语文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她总是积极响应,愿意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热情饱满地面对工作,绝不畏难怕苦,“线上授课”也不例外。

  当接到第一周线上授课任务时,隶属东职第二教学区语文组的孙老师内心既迫切,又慎重。因为疫情影响,她被隔离在外地,没有电脑,没有资料,让她头疼不已。还好孙老师发动了邻居的力量,几番辗转,才借到一台电脑,又让家中亲人将教材资料拍给她,进行备课。

  授课对象是17级学生,孙老师深知高三的重要性,丝毫不敢懈怠。因此她一丝不苟地搭建复习框架,认真整理知识点,争取能帮学生将重难点逐一击破。为了在课堂上拉近与学生距离,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积极性,她搜集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用视频或者文字给学生普及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致敬一线医护人员,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焦虑和压力。

  “吾心安处即吾乡”,即使身处外地,她所在的地方就是讲台。尽管她的教学路现在还很窄,但她相信只要坚持,脚踏实地,用行动丈量教学道,这条小路终将成为大道。

  十、“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屠丹

  线上授课开展之初,屠丹老师并没有接到上课的通知,但是她并没有让自己成为“无所事事”的局外人,而是和学生一样,按时到堂,认真学习,汲取经验,积累了许多线上授课技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屠老师接到了通知,准备17级第二轮语文线上授课。然而没有教材,也没有合适的电脑,“软硬”皆无,她开始犯难了。幸好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很快她和学校领导联系,说明了情况,学校为她办理了临时通行证,回学校拿到了教材和电脑,开始着手准备上课。

  上课前的准备做好了,如何操作又成了难题。前期虽然听了同学科老师的课,但从未接触过线上授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熟悉网上教学系统的操作。“千言万语,从头学起”,屠老师毫不畏惧,立马开始学习网课系统的操作,一边摸索一边准备,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同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沟通,确定授课内容和方法。备课之余,作为班主任的她还私下与自己的学生交流,询问她们上网课的感受,收集她们对语文课的看法和意见,不断反馈自己之后的教学中。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屠老师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上课,但她相信,充足准备,一鼓作气,一定能顺利完成自己的第一次网上教学的。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疫情期间,东职语文组教师不畏困难,迎难而上,辛劳终将成为养分,障碍终将化为甘霖,磨难终将转为希望,为了学生的一颗真心冉冉升起,驱散疫情的硝烟,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