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传播 聆听机械——东职数控专业空中课堂录
作者:拙儿“我在武汉唐家墩”、“我在湖北监利”、“我在武汉东西湖”、“我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我在湖北丹江口”……“我在这里为大家讲解”……《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加工工艺》……
这就是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教师云中传播知识,学生线上聆听机械专业课”的场景。
突发的疫情阻断了东职学子返校学习的路。“停课不停学”为所有的东职教师抛出一个新课题:开启“空中课堂”,实施线上教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这样一个实操突出的机械类专业,现在要求线上教学,面授时专业理论课本来就令学生畏难,现在隔空教学,教师压力可想而知。综合考虑,我们按照年级开设课程,安排了6位信息化技术运用娴熟,接受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承担起线上直播教学。
杜薇老师:美女主播第一个专业课直播教师
当杜老师接到通知准备上第一周2017级《机械制图》复习课的时候,人在武汉青山区父母家中,没有任何办公学习的工具书籍!和父母商量讨论后,决定一个人回到位于汉口唐家墩的家中独自居住,父母的担心必不可免,杜老师向父母保证了,到了汉口直接进家门,在家呆着坚决不出门,父母才安下一点心来!
2月1日到家后,杜老师就开始准备课件的制作和新平台的学习,要知道机械制图课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单纯网上上课会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杜老师不断上网找资源,找到别人制作好的微课、慕课等资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找不到网上资源的,自己画图制作视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上网课的乐趣,杜老师也尽力把ppt做得美观有趣,课间休息和课程后时间也和学生聊一些,当下疫情消息,告诉学生如何注意自身安全!
新的平台如何操作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明天怎么做,数控专业的几名老师互相帮忙,开实验网课,老师们互相帮忙,互相想办法解决,最终在2月3日那天14:00成功上第一节课!
余航老师:奋斗在“19线”的男主播
在“停课不停学”的感召下,余航老师主动成为了一名“19线”的男主播。刚开始他还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可能实训室和教室比较适合他这样的老师。不过,“年轻无极限”,90后就是这么自信,颜值和悦耳动听的声音都不在话下,更主要的是讲解生动专业。这是本专业课开主播视频的老师。
自称“小白”的余航老师没有太多的个人经验去培养孩子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他的学生们,尝试新鲜的学习模式。也许在一次次的失败和磨炼中,他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也能够更快的成长。
好在余航老师有一颗敢于尝试的心。寒假还没有结束,接到专业指派的任务,带一年级的机械制图和三年级的金属加工常识。刚开始,他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资料全部在学校怎么办,家里没有多余的电脑怎么办。在晚上给表弟打了一个电话,很幸运一次就借到了电脑。资料也在第二天,在网络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准备妥当。刚开始上课时,碰到了很多的问题,网络延时,学生不会操作,往往他要先自己学一遍,再去教学生怎么使用。再后来,学生的积极性没有那么高了,还要想办法弄清楚有哪些学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想办法用问卷星的问卷调查功能和EXCEL相结合来快速排查有哪些同学没有来上课,然后或电话询问,或跟家长沟通。
作为一个新班主任,每天除了正常的网课教学外,最让他操心的还是班上那39个“活宝”了。每天在群里面发布一些关于疫情的消息,督促他们学习,陪他们一起上其他老师的网课,看他们在网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倾听学生家长的对学生日常描述。
网络授课和课堂授课有点不一样,不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学生的各种反馈。学生有没有听课,接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不是很方便做一些互动。所以对讲课的内容和方法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性就不会在听了。所以在每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精细的安排。三年级和一年级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样,他们的接受能力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在大量的实践后,终于找出了相对比较可行的方法。
他经常说一句话,在教学经验上我可以是“小白”,但是在学习能力和态度上,我会更加努力。
徐名生老师:办法总比困难多
接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徐老师身在湖北丹江口老家,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
没有wifi,怎么办?就用手机流量开热点。
没有教学资源怎么办?疫情来的太突然,教材不在身边。徐老师在网上找到相应的教材版本,一张张下载后认真钻研,并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剪辑加工,制作课程PPT,通过教学群发布,让学生提前预习。
老师在这头,学生在那头怎么办?为达到和线下课堂教学一样的效果,徐老师采取平台固定签到以及课堂不定时签到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学生全程在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徐老师也经常让同学连麦进来,一方面保证学生“人和手机同时在学习”,另一方面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拉近学生距离,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氛围。
教育云平台突然拥堵怎么办?为了在突发情况下,仍然能够有序的开展教学,徐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授课班级进行QQ平台直播试用,作为网络平台拥堵的应急方案。
徐老师认为,所谓“教无定法”,非常时期,先不妨采用“线上教学”的变通之法,回归正轨,将更能体悟“线下教学”的情境之妙,两者结合,取长补短,方显“教学有法”。
曾龙老师:认真对待,彰显职业精神
2月初,曾老师接到学校通知,让其担任18级专业课的网络教学工作。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在网络上进行教学任务,但是他毫不畏缩,欣然应允。
开始网络教学前,曾老师认真学习了网络教学培训内容,认真实践操作,直到能够熟练的掌握“空中课堂”各种使用技巧。从接到通知到网络授课,中间只有短短的三天,而且还没有教材,这是一个突出问题。但曾老师没有被难到,他灵活的运用网络,在线搜索资源,利用三天时间制作好了教学ppt课件,实在是很高效。
教学过程中,曾老师合理利用“空中课堂”功能,精彩的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白板功能,绘出简单明了的受力示意图;利用讨论功能,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利用答题功能,快速的考察学生的当堂课掌握情况;利用桌面共享功能,解决“学生讲台”静态ppt无法显示ppt动态的问题。很多学生反映他是一位网络技术应用高手。
宅在家里的日子中,曾老师自我充电,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体现。教育就是应该这样,本着这颗认真对待的初心,在这个疫情时期体现出同样的职业精神。
王小琴老师:来自内蒙古的声音
2月初,王小琴老师接到学校通知,让其担任数控专业2018级《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的线上教学,以网课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复习。在前期她一直在看17级的网络直播课程并从中进行学习。
由于放假前她接到了核对题库的任务,回内蒙古老家的时候她将电脑、教材和装有题库的U盘都带了回去,她打算假期进行核对。歪打正着,上网课的所需品她都具备了,不过在使用直播软件时,不会操作的地方她会向其他同事询问,有时会看群里大家的聊天从中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她慢慢摸索着新的授课方式。为了上课时网络的流畅,在课前她会让家人减少用网,在课上她会经常鼓励学生,在下课的10分钟里,也会提醒学生乖乖的待在家里,不要出去乱跑,课后留作业也会提醒学生不要出去买纸和笔,尽量用家里现有的学习用品完成。
在2月22日王小琴老师接到专业主任通知,2017级的《机械制图》课改成《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2018级与2017级同时上课,由于课本改版王小琴老师将重点放在2017级的复习中,将前面复习过的课程又重新讲一遍,并告知2017级学生将所学的重难点做好笔记,并增加了课堂的答题量,看到同学们的课后作业和笔记,王老师非常欣慰,学生慢慢开始主动学习了,王老师虽然离学生们很远,但心里一直挂念着学生。
杨彬老师:一个低调的教授级主播
还有一个主播老师,非常低调,上课一般不开主播视频,但是他却是上面几位主播的师傅,根据他的课件,大家猜猜,他讲授的是什么课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