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1.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根据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加深广大党员教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打造一流的党建品牌。以“用一流标准、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建一流队伍”为目标,打造“红、专、严、实”具有东职特色的党建品牌。开展“双培”(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活动,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整体水平,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突出的党员队伍,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3.发挥党组织示范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学校党委扛起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加强指导督促,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思想保证、政治监督和思想引领作用推动学校快速发展。选树党员模范,有条件建立3到5个模范党员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切实促进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继续选树表彰一批优秀教师,鼓励教师优秀发展。建设3个学校名师工作室,打造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
5.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结合校园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利用好现有平台(学校官网以及其他新闻媒体),做好校内外宣传报道工作,重点宣传报道身边的好典型好榜样以及特色工作。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不少于40篇(个)。
6.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好群团工作。重视教代会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校务监督工作,加强对学校“三重一大”、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经费使用等校务公开以及其他社会、师生关注度较高的重点与热点事项进行全程监督,推动各项决策公开透明、阳光规范。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开展各类活动,指导工会管理好工会经费,确保工会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学校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健身活动,实施师生心理健康支持计划,做好教职工体检工作,创新关心教职工工作方式。发挥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学生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组织的目标管理和团员先进性教育,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开创学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二)全面推进教学诊改工作,形成完整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
7.初步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借助教学诊改工作理念,结合ISO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各层面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形成完整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减少管理内耗,提高管理效率。
8.完善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学校层面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用数据去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管理结构;制定优化各层级的目标和标准,形成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切实破解1-2个难点,力求管理的针对性更强。
9.继续加大诊改工作学习培训力度。让更多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主动施策进行改进。把“改”字贯穿始终,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
(三)深入挖掘德育资源,擦亮学校德育品牌
10.强化德育常规工作。结合军运会,抓实抓牢德育常规工作,贯彻全员德育的理念,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发扬精细化管理传统,营造良好的德育管理氛围。学生流失率、违纪率分别控制在4%、5%以内。
11.继续打造自信德育品牌。深入挖掘在学生中开展的以增强自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资源,形成典型案例,打造学校“自信德育”品牌,逐步向社会推广。并尝试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12.法制教育,常抓不懈。进一步在学生中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学生知法、守法、护法意识。将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加强过程监管,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安全问题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避免恶化发展,为维护师生安全和打造平安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德育课教师交流学习与业务提升,通过业务培训促进德育教师职业素养提升,通过举办赛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探索德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德育教师教学与德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从严治教,以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听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情测试及教改教研等工作进行检查,对没有落实工作或工作不到位的教师进行督查,通过改进评教、评学方式,增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15.持续推进开展“最佳课堂”评选活动。通过活动,选树一批注重课堂常规教学质量,认真备课上课的一线教师典型,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关注常规课堂教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争创“最佳课堂”的良好教学氛围。
16.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工作。落实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根据指导意见原则,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
17.做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 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面向专业”的要求,围绕国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服务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聚焦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职业领域,以护理和学前教育专业为龙头,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为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18.做好护理专业老年照护“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成功获批为首批“ 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后,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19. 继续狠抓专业建设。一是抓专业队伍建设,专业主任是专业的带头人,是专业的管理者,要多点全局化、专业性、前瞻性意识;二是抓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按达标要求,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设施设备、教学管理和质量效益六个方面,全面自查,切实拿出专业发展规划;三是抓专业骨干队伍的建设,要有意识去培养年青教师,给青年压担子,要把柔性引进的政策用“活”,吸引部分优秀的行业、企业领军人物进校园、进课堂;四是抓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操作层面要让全体教师动起来,主动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应用层面来看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且还要有开发的能力;五是抓特色,抓品牌。
20.持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努力提升校本培训的效能。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从教研的内容、时间、主讲人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每次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有收获;二是要借教育局名师柔性引进的政策,积极打造我校的名师工作室,围绕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拿规划,定计划,力争在三年内建设一批符合各专业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培养出更多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领航教师;三是用好聘任制教师遴选指标,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完善教师结构。学历达标率90%,双师型教师达80%,重点专业超过90%,新增区级、市级学带优青4人。
21.重视团队建设,增强凝聚力。一是要求管理的公开透明,制定一致认可的考核评价方案;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形成团队合力,实现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着重培养和树立团队核心意识;四是制定团队的共同目标和愿景,让团队真的活起来。
22.巩固技能大赛成绩,坚持办赛与参赛并行发展。把承办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作为提升学校影响力的一个平台,把类师生参加各技能大赛作为提升教师、学生能力的一个载体。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建的方针,实现以“赛”带动教科研机制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特色品牌彰显的综合办学效益。改革现有的大赛管理办法,采取包干制、竞聘制让人人有机会,人人可出彩。
23.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现有校企联盟的优势资源,继续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形成阶段性成果。与武汉软件工程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中高衔接等合作项目为基础,在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共建名师工作室,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要努力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到校园文化,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深入和扩大,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成效得到提高,逐步形成“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训+就业”的产学一体化办学机制。
24.加强技能训练,普及技能高考。让学生在就业和升学之间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拓宽学生升学渠道,让更多的学生有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搭建起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25.继续办好技能节活动。超前谋划好学校新一届的技能节,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更加凸显学生成长、学校特色、家长参与、校企合作、社会认可,并进一步扩大技能节品牌的影响力。
26.继续探索国际化交流和办学。继续坚持办好中德汽车班,认真总结中德班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加大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合作;积极拓展其他渠道的国际交流,从学历提高和就业质量两方面,争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开辟更多途径。
(五)履好新职能,完善电大社区教育工作
27.完善电大工作。进一步理顺电大工作职能,精心策划东西湖电大的专业设置,严格按照市电大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要求,发挥好电大为区域内各类人员的学历提升作用。
28.完善社区和成人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区域社区教育的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社区服务,开展更广范围的公益服务活动。注重品牌项目的打造,注重优质培训师资的培养,注重宣传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发挥学校“职成教合一”的优势,力争做到一街一特色的错位发展。
(六)落实学校主体职责,推进校园安全工作
29. 深化认识,强化职责。以明确安全职责为核心,以“八防”教育为重点,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继续强化安全工作第一职责人的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定,健全安全工作网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职责特别性是要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职责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格执行安全职责追究制度。
30.重视教育,提高实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方针,一方面要利用课堂教学、班会、校会、视频、广播等对师生进行以提高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潜力为主要资料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活动为契机,制定教育主题,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潜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实践,要扎实开展学生安全逃生演练或安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潜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救人方法,以避免救人不成反害己的现象发生。
31.加强管理,严于防范。重视饮食卫生、传染性疾病排查,加强校舍、教学设施、与消防隐患检查与排查工作。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好教师、学生个体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心理问题,提前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定期开展食堂、小卖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寝室违禁物品清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校园内发生意外事故。犯罪率要力争为零。
(七)落实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32.强化制度管理。根据上级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学校内控管理制度,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预算走的原则,将学校的各类开支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发生。
33.加强学校财产管理。严格执行采购、领用、核销等系列手续,并建立各类财产的定期核查和赔偿制度,对人为破坏财产的行为坚决实施赔偿和追责。
(七)其他工作
34.继续发挥好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继续做好工程机械驾驶等培训工作,并争取拓展培训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在校除了文化学习外拥有更多的职业技能,让社会有需求的各类人员能有计划、分批次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培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35.抓后勤保障服务。牢固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为教育教学和全校师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保证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师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条件,让教师安心工作。
36.继续推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重点打造理念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品牌。按照整体设计,加强基础能力与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硬件部分分步骤有计划落实推进。
37.做好招生工作。招生工作要敢于找出新途径、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探索有效的招生模式。学校要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招生网络,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品牌效应、师生资源等有效途径,招到优质生源。
38.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继续完善学生资助制度,科学管理、人文服务。做好信息的收集、核对等工作,确保资金和物资的精确发放到位,要将国家的政策、精神用好、传递好。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各项坚持验收工作。
2019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