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使自己认清今后毕业时将会面临的就业压力(例:大专生和我们竞争同一岗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无疑是对其人生态度的一次考验。因此,只有从人生观的高度来进行就业指导,才能把这一工作提高到应有的水平。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校期间,应端正学习态度,除了会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勤恳恳,要有爱心,要有责任感,要知道感恩 (例第一次拿到工资应该怎么花…)必须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其次要求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能干什么工作比较适合,才有针对性地去应聘。这样应聘的成功率就比较高。这样才是正确的就业观。 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学生的自身条件是就业的决定条件。必须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估价,克服过高估价自己或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心理。要了解社会,了解工作是怎样一回事。克服那种认为工作环境好,待遇高才是好工作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实事求是地对待社会、工作和自己,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并有好的发展。中职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中职生把个人理想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坚定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就业的决心和信心。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毕业生亲身体验当地经济发展对具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的需求,实地感受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去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到生产一线建功立业。热爱所学专业,树立长远职业理想,充分体会到生产一线有舞台、生产一线有事业,增强信心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