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正式启动后完成的工作 |
发布者:武汉东职 发布时间:2011-10-18 浏览次数:6247 |
1、确立了组织机构,成立示范校创建办公室,启动示范校建设工作。 学校在接到国家正式批复后,在8月25日召开的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开学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学校示范校建设工作进入正式启动阶段。成立东西湖职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监督小组。常设创建办公室(简称“创建办”),负责学校建设项目组织、协调、督促、管理工作。 2、制订推进工作方案,加强校内培训,通过子任务方案推进示范校建设。 创建办根据《建设方案》中《武汉市东西湖职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的要求,制订了《学校推进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工作的方案》。明确了建设任务推进进度,要求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间,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和任务书的内容,完成好建设任务,使建设过程明确、任务保质保量、资金使用规范、资料完整有序、数据合理可查。确立了校级领导蹲点制度,发挥校级领导管理职能、审查职能;确立任务承包制度,具体负责人制订工作方案,确立工作目标、工作过程、验收要点、时间表、开支预算等;确立专项经费独立管理机制;工作奖励制度;经费保障制度;项目建设管理费用。确立项目建设阶段任务,确立例会交流制度,建立校内交流QQ群。 得到批复的任务书只是完成了示范校建设的顶层设计,具体的实施工作必须通过更具体、更细致的子任务方案来落实,五大专业建设和一个特色项目建设共有分解为56个建设子任务,根据任务结构,形成了88个子任务建设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再制作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构成了多级方案。因此,学校创建办组织了五大重点建设专业全体教师 “如何写好建设子方案”,“如何进行方案论证”等培训讲座,从建设任务的分解、资金的分配、方案的思考与制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培训,不仅讲解了如何写方案,更强调了如何理清思路,明确过程,论证可行性和必要性,过程的可控性和结果的可查性。 3、校内公示建设任务,向省市区教育、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任务书》和《建设方案》,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争取支持。 为了让全校师生更明确学校示范建设任务,创建办组织制作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学校项目建设任务公示”牌,在学校办公楼大厅最醒目的位置放置,公示牌上有学校基本项目、五大专业重点建设项目和特色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详细地展示了建设任务、完成时间、资金分配情况、项目总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等。创建办公室和五大重点建设专业办公室内都有相关公示牌。 学校将《任务书》和《建设方案》印制了100份,除校内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监督小组、子任务建设负责人人手一套外,还主动向省、市、区的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报送,争取更多支持和更大影响力。 三、示范校建设下一阶段的思路 1、筹建三个职教委员会,争取各方的支持。 组建“东西湖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由区政府牵头,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为成员。解决对外培训的资源整合,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引进行业、企业高水平人才问题。 组建“东西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由区教育局牵头,行业、企业、职教专家、学校为成员。解决职业教育如何科学决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教材开发,申请重大科研课题等问题。 组建“东西湖职业教育理事会”,由学校、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各领域专家组成,开展学校与企业间的广泛交流,研究和探索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新思想、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借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等,实现“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实施”的格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本次示范校建设的重点、难点,也是亮点,但客观地说,学校目前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合作,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尚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研发领域,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制度;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则;政府部门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财政支持,导致校企合作的校方积极、企业方冷淡,或者企业积极,而学校限于政策不敢答应。在三大委员会建立后,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探索。 2、用好国家资金,积极筹措配套资金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后简称《暂行办法》)的精神,“建设计划坚持‘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实施’的原则”,“实施建设计划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安排相应的经费予以支持,保障项目学校改革创新的基础能力和重点任务的实施。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开展合作办学”。“财政部下达项目学校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预算及年度预算后,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学校举办者安排的专项资金等应按项目实施进度足额拨付到项目学校”。示范校建设计划资金214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2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123.6万元。目前中央资金已到帐1020万元。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主要包括:1、基础能力建设费,要求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20%。2、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费。3、专业课程建设费。4、师资队伍建设费。用于教师培训进修的费用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10%。在方案制订中,我校严格遵循两个百分比的规定,将多余资金划到地方配套资金中。 我们将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积极通过省、市、区筹措建设资金,同时严格遵循资金使用制度,使用合理合法,手续齐备,过程规范。对于软件建设中资金该如何支出,学校将积极探索。大型项目通过招投标完成。加强监督小组工作,做好过程监督,尤其是资金使用监督工作。 3、抓住改革着力点,推进示范校建设进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可以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作好准备工作。新学期招生人数略有下滑,但学校老师没有减少,主要是为了储备师资,以便落实教育部关于中职学校教师每年至少两个月下企业实践的要求。现在学校要求各专业制订下企业计划,轮流到企业实践锻炼,强化提高教师技能。加强能工巧匠的引入工作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 ——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设能为改革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加强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一是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每个专业申报几家对口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同时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二是引进和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现在学校内有数控专业对口的红星源数控加工企业,有食品专业对口的纯净水生产线,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柏泉幼儿园,还将引入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生产能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三是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中职校企合作中的应用”特色项目,建设数控专业加工生产线,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校园的基本条件,也是提升办学管理的有力形式。学校将通过校园办公管理平台整合教学管理平台、学生管理平台、后勤管理平台,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外培训。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拓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对市场调查,开发对口培训课程,发挥专业辐射能力。目前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可以进行网络设计培训,学前教育专业和护理专业可以进行专业培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可以进行电工职业技能培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以进行叉车、汽车美容等培训。 示范校的建设已然正式启动,但头绪繁多,无经验可资借鉴,学校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高标准,严要求,抢时间,抓进度,让示范校建设顺利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