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创建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文化育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就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一线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它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培养企业所需应用型人才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育人大课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它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引,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的办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要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抓好富有校本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
二、校园文化的内容
基本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三、如何构建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基于学校总体发展基础,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勾画校园文化发展蓝图,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体系建立上还要考虑到工业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的融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也多次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提出:“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鲁昕副部长为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 特色制度文化建设,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力。
所谓学校制度文化是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是一所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程度高低的标志。
(1)学生管理的制度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因生源特点,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学生往往表现出行为习惯较差,学习目标模糊、学习能力较弱、人生方向不明,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自信等特质,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方面不能成为义务教育的简单延续,而要全面分析他们的共性与特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既对他们行为规范有所约束,又对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优良习惯增、形成有正态效应,这就要靠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首先借助制度约束,当制度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化的行为习惯时,制度文化建设就成功一半了。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学生课堂常规》、《学生十不行为规范》、《学生评优激励方案》、《校园之星评比方案》、《人文、多元、发展的学生评价模式》等,以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规范学生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促进优良校风建设。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另一个需重视的班主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班主任的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在促进班主任的工作方面起一定的保障功能,学校可建立《名优班主任的培养规划》、《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规划》、《班主任评先评优方案》、《班主任考评细则》、《班主任一日常规》、《班主任职责》等,在实践中要有尊重、重视班主任工作的相关保障体系,要让班主任岗位成为教师羡慕的岗位,让班主任职业成为快乐的事业,这样就有利于班级建设,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校发展。
(2)学校管理的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的管理制度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维持正常学校秩序,提高办学效率,建立和谐校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管理制度文化建设也要切合学校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制定。如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全员育人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笔者所在学校提出“全员参与、全时段管理、全方位管理”的全员育人要求,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形态的。
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而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环境文化建设犹为重要。
特色的环境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魅力。
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通过具体的符号和环境文化来传达和塑造。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教育现代化的到来。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质量学校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整个社会教育系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中职学校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中职学校间的竞争正在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学校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问题。学校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是学校品牌的竞争。教育要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要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特色,实现文化的多元性,就要创立学校环境文化品牌,彰显学校鲜明个性,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魅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科学规划,要考虑学校的地理、地貌、地势、地域等特点,尊重学校人文特点,凸显学校个性特点,规划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蓝图,进行主题确定,主色调定位,文化氛围营造,对校园里的楼宇、大厅、走廊、功能室、道路、文化墙、雕塑、水景、石景、庭轩、园景、广场、运动场等景观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合理设计。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要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水乳交融,与核心文化相一致,与体制相吻合,与学校面积规模相匹配,与学校地域文化相结合,与人文关怀相融合,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工业文化相渗融。依托环境建设,构建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园林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环保校园等,让墙壁说话、让路灯说话、让雕塑说话、充分发挥无声的语言,无形的教育功能。笔者所在学校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学校所有宣传主色调为天蓝色,标有学校校徽的Logo,制作了班级责任区标识,融入文明倡导标语、名言警句、温馨提示、励志格言等宣传语于其中,如,便于相互督促、检查,也起到无声的文化宣传作用。再如某校某班级教室前面墙壁宣传板:,有班名、班训、班歌、班级口号,班级全家福,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装饰了墙壁,美化了空间,激励了师生,促进班级凝聚力形成,每个班的宣传栏都有自己的个性,体现出班班有特色,处处有文化。又如某中职学校的路灯文化:将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制作宣传牌挂在学校主干道的路灯灯柱上,学生每天经过,举头可见,其宣传及影响功能不可估量。
寄宿制学校还要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为了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可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温馨之家寝室评比、晒晒我们的寝室、寝室DIY比赛等活动,以促进温馨和谐住宿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宿舍的管理,促进学生宿舍内务的规范化形成。如某中职学校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引入企业的“8S”管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将企业文化科学融入寝室文化建设之中,起到意想不到效果。以下是学生寝室一角,墙上的张贴的爱心写有“寝室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宣传语,另有七张奖状是寝室成员获得的荣誉。
3、特色的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融合、提炼出来的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广泛认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是校园文化的魄,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物质文化的升华,体现在一所学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学校的全部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是一所学校精神层面鲜明写照,是学校前进的方向与导向,它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文明、发展水平。其主要内容包含:校魄、学校精神、校训、校歌、校风、学风、师风、班风等。在学校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其部分内容可跟随发生变化,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学校建校的前二十年,学校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摆脱农村中职学校的破旧面貌,着力于学校基础建设,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以创省市及国家级重点职校为目标,学校提出“团结、求实、开拓、拼搏”的校训及“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真务实、无私奉献”20个字的东职精神;近几年来,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丰富内涵发展,以培养名优教师,培养自信学生,创精品专业、创品牌学校为重点,学校提出了“学生有自信、教师有成就,专业创精品,学校创品牌”的办学目标,提出了“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提炼新的校训:立德、求知、健身、创业,希望全体师生重视“德”,以德治校,希望全体学生勤奋学习,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社会生存与竞争能力。学校编写了《路在脚下》、《自信背囊》等成功校友成长历程、故事的励志校本教材,还开展了系列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学生中反响很大。
4、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心智还不完善,心理还不成熟,身体生理的变化对他们行为与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行为方式上往往表现出浮躁不安,易于激动,处事不够理智。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小,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好奇心强,好表现,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本校学生群体特点,创建符合中职学生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与渠道,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中职学生养成优秀的品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精神生活范围,就是在积极的活动中形成、 发展和满足他的道德、智力、审美需要和兴趣。”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多姿多彩,在一定程度能够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心理需求。可使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以满足。同时,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搭建交流、展示、学习的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促进同学交流与沟通,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并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时还可通过文化活动开展,帮助中职生渲泄心理压力,缓冲同学间冲突,化解矛盾,促进同学间友情的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个性。
笔者所在学校一向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善抓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作为学生教育的切入点,如清明节期间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中秋节时举行了“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利用春节开展“职业和生活中的美”摄影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利用五·四、一二·九纪念日开展红色歌曲传唱、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利用国庆节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向国旗敬礼”系列活动,并且这些活动已形成常态化文化活动。除此之外,根据学校特点,举行每年一度的技能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舞动青春校园舞林大会、周末大舞台、我是快乐女生演讲比赛、迎新联欢等文化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情操、特长、激发学生活力与潜力,学校开办了二十几个学生社团活动。在各项文化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有力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创建。
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转化、感悟、磨练、成长;让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升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创建文化气息浓郁、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主题鲜明、文化特色突出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是我们中职学校校园人共同的目标,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发展的软实力,是我们共同的课题和永恒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发展及对策探析》 聂晓军 《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第04期
2、《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秦岭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学校文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朱建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获2012年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论文评审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