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首页/成果展示

论文:浅析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现象心理成因及解决措施

时间:2013-09-13  
 
 
 浅析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现象心理成因及解决措施
刘铁
摘 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学生的早恋现象很普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现象心理成因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关注。本文就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成因及解决措施做了浅析。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早恋 心理成因  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2009年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已达217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出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办学目标,中职学校学生应该全身心投入到“勤学文化,苦练技能”之中,但职校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陷入“早恋”泥潭。笔者在学校曾经担任过班主任、政教主任、保卫科长、政治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对职校学生早恋现象高度关注。笔者曾经调查2009级200名学生发现近31%的学生在读职校期间曾经早恋。
一、早恋对学生的影响
早恋,也叫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由于早恋难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与矛盾,从而使早恋学生注意力分散,使得早恋学生的志趣和目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大都对学生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对学生的性情、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害而无益。
早恋造成危害主要不是因为早恋本身,而是来自早恋者受到的多方面压力。 由于很多早恋者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情绪;对于早恋者而言,早恋是一个既充满欢喜而充满苦闷的过程。由于对对方的爱恋,早恋学生常常因为对方的苛刻要求而造成情绪变化;也有因为早恋而遭到父母、同学、老师的压力,造成心理失衡;当不能与恋人见面时,早恋者常常坐卧不安而沉迷于幻想,在幻想中乞求慰藉;极个别早恋学生应早恋困惑而自杀。如果这种心理发展过深,少部分人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这会造成早恋者心理的严重扭曲。笔者认为造成学生早恋原因很多,心理原因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早恋的心理成因
早恋现象早已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社会、家长、学校都已能够相对自如地去处理这个问题。但对职校生而言,由于目前职业教育模式和学生素质的特殊性,其危害性和危险性已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这才是职校教师真正担忧之处。那么,职校学生的早恋现象的心理成因是什么呢:
1、仰慕异性是青春期学生正常的心理反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类在青春期会很自然地表现出对异性的渴望、仰慕和关心,尤其是对外表出色的异性,很容易产生好感,从而产生接近、亲近的冲动,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为恋情,它标志着学生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健全,是人生成长的必然。
2、“情感饥渴”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家庭关爱的缺失是职校生早恋的催化剂。中职生之所以会在中考的竞争中失利,除了人的智能结构相异之外,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正是中职生缺少家庭关爱或家庭不适当关爱的具体表现。笔者对早恋的中职学生进行过调查,数据显示:早恋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孩子的比例占33.7%,父母忙于工作或生意,对孩子基本不问不管的占41.3%,父母虽然对孩子很严厉,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占26.9%,由此可见,家庭关爱的缺失“情感饥渴”是孩子寻找异性关爱,走上早恋“歧途”的重要因素。
3、学业评价方式的改变让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沟通时间。职业学校的功课压力虽然并不轻松,但由于缺少了中考、高考这样的强力的评价方式,大部分学生感受学习压力变轻了,受其自身学习习惯、自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也不懂得怎样去全身心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就促使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了不应转移的地方,比如早恋。
4、“混日子”心理在职校学生中有很大市场。无庸讳言,进入职校,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认为:职校就是混混日子的,进入职校,人生也就失去了希望。所以,他们痛苦,他们迷惘,不知道人生的路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心态下,混日子就成了他们首要的选择,而打发无聊时光的有效方式就是“找个人来爱”。
三、处置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现象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校学生的早恋现象是学生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但早恋行为给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远,找到一条有效预防和解决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现象的途径,是职教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尊重学生的情感,切忌压制学生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它包括责任、理解、信任、支持、宽容和帮助。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从理性出发,用高尚爱情的营养滋补学生,让学生正常发育并自然成熟。教育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爱情与学业、朋友与同学之间寻找平衡点,让他们思考生命、事业、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明白爱情需要艺术的心灵去雕琢和呵护,陶冶他们的情操,给他们传播正确的爱情知识,使他们获得正确的情感信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教师要找准自己在爱情教育中的位置,凭借自己作为“过来人”的优势,做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介入学生的情感生活,获得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当学生陷入恋情而无法自拔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尊严和隐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理解信任学生,寻求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个别化情感教育,切忌压制学生。
2、普及青春期教育,指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性萌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青少年的性本能觉醒之前,就使他们的理智作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定期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同时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用不同形式进行青春期的个别指导。把这些“不宜公开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让学生共同了解和探讨什么是性、什么是爱。
3、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轻,而十七、八岁又是精力特别充沛的年龄,读书枯燥使学生积聚了大量的剩余能量,“无事”则“生非”。因此,在中职学校教师应该搭建各种活动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用崇高的思想和文化武装充实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丰富多彩高尚的课余文化生活是宣泄学生精力的最佳途径。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交往,建立正常的友谊,紧紧把握他们的感情闸门,尽可能的把每个学生都吸引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抑制他们的生理冲动。
4、善于观察学生,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脉搏
俗话说,“鸟过有影”,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点滴变化,善于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防患于未然。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的态度表现为2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自我封闭型的冷漠,“外表冷漠,内心狂热”;另一种则是完全开放型的热情,表现为在异性面前异常兴奋,特别想表现自己,第一种学生表面上和异性很少交往,但一旦突破,则狂热而不可收拾。第二种学生常常会和许多异性朋友在一起玩,也容易造成老师或家长的误会。因此,对职校生的早恋现象,教师须细致甄别,以确定是否真的进入早恋。很多时候,男女同学在一起只是单纯的相互喜欢,并没有早恋的实质行为。但由于老师的猜疑,同学的推波助澜,孩子们在逆反心理刺激下,真的课时早恋。如果男女生间正常的交往被老师 “教育”成“被早恋”,那就适得其反了。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鉴别“真假早恋”。对于真性早恋,教师就应该下猛药,多渠道、多途径入手,但依然切忌简单粗暴,而是在知心、交心的前提下慢慢引导;对于假性早恋,教师则应该在“春风化雨”般的“润物无声”中悄悄地引导。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疏导”,学生的自我觉醒,让异性同学之间的感情染上友情的色彩,以“纯正”替代“庸俗”,以“友情”替代“爱情”,使学生的感情走上正规。
学生的早恋是有前兆的,比如,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喜欢独思独行,原来沉默寡言现在爱说爱笑,女生爱打扮,男生爱整洁,都非常注重外表的美等等都应该是早恋的前兆或者特征,教师要关注这些迹象,客观分析、正确判断、个别教育。
5、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目标,协助学生渡过青春期困惑
“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生活,也是了无生气的生活”。职校学生在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打击,许多学生从未在传统学习中有过成功体验,往往对职校生涯依然不抱任何希望,得过且过,浑噩度日,这也是早恋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之一。那么,给孩子树立一杆标尺,让他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是转移职校生低级兴趣、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职校的毕业生中,自主创业、自我奋斗成功的故事甚多,这些素材都是鼓励在校生的最佳案例,教师应多给学生讲这些成功的案例,鼓励在校学生“勤学文化知识,苦练专业技能” ,让孩子们有一个远航的目标,奋斗的标尺,树立起人生发展的积极进取心,以一技之长为自己开创一片蓝天。

参考书目:
1、《心理健康教学参考书》  俞国良  李媛编 
2、《课外阅读》 2006年12期
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彭志斌 梁丽媚编  2006年暨南人民出版社

本文曾获2011年武汉市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