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首页/成果展示

论文:巧用图纸创新教法 实际测量强化实践

时间:2013-09-13  
 
 
 巧用图纸创新教法 实际测量强化实践
王卉卿
【内容摘要】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学 激发兴趣 创新教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强,和《机械制图》、《加工工艺》、钳工实训、普车数车实训教学内容均有交叉,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从事机械类加工,设计,维修等的基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为例,探讨几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现状分析
    1.学生兴趣难激发
笔者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上课无精打采,表情麻木、疲倦,上课昏昏欲睡,对理论学习没兴趣;但却表现出对实践操作的渴望,其中有部分并不是本着求知的出发点,而是出于好奇或贪玩,更有甚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逃避。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动机。因而笔者认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成为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2.课堂教学难开展
本课程主要分为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涉及内容主要有极限与配合与尺寸检测、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圆锥的公差与检测等内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笔者将课堂教学分为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同时对理论内容进行了划分,对尺寸检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的选择等精讲,尤其是对与实际加工有关的内容进行强调。目前的教学模式认知性内容多、创造性内容较少、难以满足实践的要求。
二.创新方法教理论,综合实训实践强。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是机械类岗位的必备技能。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本课程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理论教学方面
 课堂是理论教学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门课程中,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或情景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工程图纸等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与生动。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
 ①结合实例,图文并茂,理解概念 
本门课程非常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应用,而应用是建立在对概念和理论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对概念的分析与理解,在概念讲解过程中配以直观的图形及实例,再加上精炼的概念表述,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懂得如何运用概念,体现“学为主”、“教为导”的现代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动”态中学,避免学生在“静”态中死记硬背。例如,在讲解公差代号的时候,结合工程图纸,根据图中的尺寸讲解公差的含义,如图中出现Φ45h7、Φ42、(18)等不同尺寸表示的区别,而使得概念更易理解。
②图片视频,增强感官,调动情绪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标准多、表格多、绘图多,单靠板书、挂图、模型,或靠教师的演示,已远不能适应课时越来越少、课程内容越来越多及越来越新的要求。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善学习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③抓住重点,讲练结合,巩固知识 
 知识在于应用,对于章节重点和难点,要通过教师课堂讲解与学生课堂练习和课下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反复应用。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反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这样不但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让学生学有所用。例如,模块一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中的课题二公差代号与尺寸检测和课题三配合代号和选用是本课程的重点,不但涉及到对标准的理解,而且涉及到对标准的应用,所以本部分内容经过讲解后,可通过反复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基准制度、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及相应表格的查法,反之,学生掌握了这些表格的查法也加深了对标准的理解。
④图纸导出,检验效果,提升自信 
所谓“图纸导出”就是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后,要运用图纸进行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采用导入新课时的图纸,问题在前面已经列出,学生每学习完一章,就可回答其中的部分问题,通过测试让学生感觉课堂所学能够在实际中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进一步的教学,从而自始至终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2、实践教学方面 
职业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在本课程中,实训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分两种类型:一是基础性实训,如长度测量、形状位置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二是综合型实训,让学生根据工件工作的具体情况,自己确定工件各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内容。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同生产实际和工程零件图的结合,通过实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测量平面度和平行度误差时,结合所测零件的工程图纸,让学生自己分析、测量,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形状位置公差的标注及应用,而且可以直观地了解所测工件是否合格,掌握了零件的检验方法。
三、理实结合显成效,岗位能力得提高
笔者针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创新后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公差理论,初步熟悉某些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帮助学生较快获得有关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岗位能力的新要求,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办公室.《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2012
[2]马丽霞.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徐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4]周运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2007

   本文曾获2012年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论文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