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文化课程职业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序言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学校文化课程职业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钱立为 执笔:陈志军 为了改变中职文化课教学的现状,我们努力探索文化课定位、设置和开展教学的策略,形成了中职学校文化课程职业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的想法。适值湖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申报课题,我们就选取这一相对被冷落的文化课作为课题主体。两年来,我们通过调查师生对文化课的态度,及分析了近几年学校文化课教学、考试的情况,听取了部分毕业生在就业之后对文化基础不足影响发展的感慨,认为这一课题是有价值的。通过搜索网上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对文化课程设置以模块化为基本思路的研究还是有的,但多以某一学科为主体,但对我们构建学校文化课教学策略有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课题组结合学校多年的实践,努力构建一个可以适用于更多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模块化教学策略,提出了“靶向式模块”的概念,是希望将模块化精细化,以借此培养出更有个性化的学生,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策略,但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方家的指导和实践的证明,我们将继续本课题的研究,不以结题为结束,而是一次中期检查工作。 摘 要 职业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新的发展时期,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但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向职业培训发展,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影响到学生入职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中职学校文化课程职业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探索文化课程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成长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课题研究是以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为样本,通过采取的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本课题组认为,中职文化课的定位于“衔接学生实际文化水平,服务于提升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质”。中职文化课靶向式模块构建中,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设置基础水平模块、专业靶向模块和学生特色靶向模块三个层次。基础水平模块作为通用模块,主要是弥补九年义务教育的不足,以低起点、基础性为根本特征。专业靶向模块是以专业课需求为出发点,贴近专业需求,保障专业课学习训练需要。学生特色靶向模块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色,由科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增删的模块,一是用于弥补学生知识缺陷,二是促进学生特色发展。在内容的选取上,坚持几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保障知识尽可能全面,不因陋就简。二是有利于学生专业成长,不影响专业学习。三是以学生实际入学水平为起点,不随意拔高标准。四是兼顾学科体系但不拘泥于学科体系,保持一定的离散度。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目前的研究工作还停留在实践探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索,形成更具推广价值的策略,服务于广大中职学校师生。 正 文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职业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新的发展时期,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但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向职业培训发展,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了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缺少发展的后劲,因为在新时期技能创新不断,专业技能很快就被新的技能所代替,如果缺少文化素养,会明显影响到入职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开始重视文化课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成长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化课是职业院校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保证。文化课程在职业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属于基础课程之一,中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有三个功能。首先它是提高公民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次是发展智力和学习专业的需要。三是学好文化基础课程又是学生将来继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中职文化课设置,应强调满足需要、实事求是、尊重差异、促进发展的原则。 但在文化课的教学却随着生源质量下降而陷入困境。 原因一:中职学校生源录取决定了班级内学生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初中考核的主体内容就是相对于中职的文化课程,成绩不好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科之间、同学之间文化成绩参差不齐,到中职后文化课程如果没有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师生矛盾突出,教学矛盾突出,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完全没有达到教学要求。 原因二:职业学校以专业为主,许多学校制订了专业学习目标,但忽视了文化课的重要性,甚至干脆削弱文化课的教学,更有甚者完全取消文化课教学,将中职层次的学历教育变成了培训教育。 原因三:文化课程设置针对专业要求不强,作为基础课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力度显得不够。 因此,文化课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如何科学合理地完成文化基础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问题上,学校课题组从落实教学大纲标准到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变化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意见。在数学、英语教研员的参与下,课题组提出了本研究课题,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模块的设置,参与模块化文化课程的改革试验,探索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更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文化课教学策略。 2、核心概念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则和设计 ,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文化课程指知识性或艺术性的文化课程。在本课题中是指中职学校教学中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课程。现有些体系中也称为“公共基础课” 模块是一种微观课程形态,它自成一个独立的知能体系,文化课程职业模块教学策略研究,即通过文化课程职业模块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的研究,寻求实现明确的实用性、能力化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靶向(targeting) 本是医学术语,是对特定目标(分子、细胞、个体等)采取的行动。本课题中借用为针对特定专业的教学采取的行动。 靶向式模块指针对具体专业、甚至具体学生可选的微态模块,其特点是针对性更强,组织更细。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理论基础 (1)全面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社会生产和培养人方面的重大作用:“他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职业教育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紧密的教育形式之一,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础。以人为本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比以能力为本更宽的、更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一种教育思想。 (2)重建课程结构理论。重建课程体系各要素间的关系,要求达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基础性。 (3)多元智能理论。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但有些人会有所侧重,因此“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认为职业学校学生需要扶助策略,需要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2、相关研究成果 中外关于对于职业学校文化课程职业模块教学的研究比较广泛:例如英国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式模式,美国“基础学科”运动的教育改革,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以及日本中职教育的以学科为本位教学理念,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都把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与改革放在职业教育重要的地位之上。很显然,这一系列的改革有其积极的意义,同时又有不完美之处,由于一味的强调专业技能,不够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和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学生文化功底较弱,识图、看说明书、与人沟通交流、数据、计算、职场英语的运用能力等等方面存在系列问题,制约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创业和发展。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和问题一直是职教界讨论的热点。一部分人认为,文化课要相当于普通高中,强调其基础性作用;另一部分认为,文化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素养教育的课程,应该贯穿中职教育的全过程;也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更要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削减文化基础课。由此可见,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功能定位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是模糊不清的,随之而来的关于文化课程职业模块教学方面的探讨也比较薄弱,尤其是对文化课程职业模块选择、根据不同专业模块的重组、教学所采取的策略和应对方式也与当今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不太匹配。蒋乃平先生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系列,深入阐述了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模块化教学策略,并以德育教材为载体实施了研究成果,得到极大的推广应用。但因为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活模块的针对性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地方教材没有进一步地添加模块完善课程,使之在应用中还是针对性不足。 三、研究程序: 1、研究目标 探索中职学校文化课程靶向式模块内容设置与教学实施的策略,为构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体系服务。 2、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是以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数学课教学管理为样本。 3、研究方法 本课题通过采取的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4、技术路线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和应用为依据,紧密跟踪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创新性研究,发展新的理论与技术,持续不断地将新成果及时地融入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研究中来,使该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方案为: (1)制定科学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2)搜集相关资料,整理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这一领域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介绍、最新研究动向文献和综合性文献介绍以及研究支持的信息资源介绍。 (3)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成果,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 (4)综合目前学校在文化课程方面进行的教学内容及教材的处理方面的已有成果。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一)中职文化课存在的问题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调整和学习积极性培养等方面同步着力 通过调查,认清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学生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方面和评价方面的问题 1、在学生方面,是兴趣、方法的问题。 (1)学生文化课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当前职校绝大多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偏科现象严重。73%的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差、单词读写困难;2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7%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在数学学习上情况类似。 (2)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不足。 对于文化课学习,很多学生产生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外语无用论”思想,有的学生还会成天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对学习英语、数学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学习英语、数学对生活没有什么帮助,学习没有用,学习很累、很难。在社会上,真正用英语的人还是少数,数学只要会进行四则运算就行了,再加上很多没有学过英语、数学的人照样创业、照样发财,英语、数学的重要性被许多人忽视。 (3)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好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进入职校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有偏科现象,对有些学科学习不适影响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用死记硬背,有些学生甚至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如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生词。学习数学不愿进行思考,只会背公式,套例题。很多时候认为虽然“努力学习”了,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学过的单词念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数学题不会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学等情绪。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对文化课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 2.忽视学生自身现状开展文化课教学,效率低下。 (1)教学内容的问题。 中职文化课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过初中文化课过关的基础之上的。而数学、英语学科的延续性很强,基础不好,后面的学习就会困难。事实上,中职学生的初中英语、数学基础普遍没过关,自然难以跟上中职英语、数学教学要求。跟不上,听不懂,学不会,自然就兴趣缺失,继而影响后面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和手中的教材,教师普遍都感到头疼。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的话,注定无法吸引大多数的学生。 (2)教学方法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老师一味的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老师主动的灌,学生被动的听。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客易产生疲劳,老师累得气喘嘘嘘,学生听得迷迷糊糊。老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从始至终都只是老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学生对英语、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数学没有信心。 (3)教学评价问题。 以分数论高低的评价机制不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职校中很多教师还在按传统的普教模式在教学和评价学生,有时目标过高,不切学生实际需求,很多职校英语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但是评价模式还很陈旧,还是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评价学生,从而挫伤了一些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方法简单化,使文化课教学与现实脱节,是导致目前中职文化课教学中,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习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二)构建“靶向式”模块教学策略 构建“靶向式”模块化教学策略必须从目标定位、模式构建、内容选取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着手。 1、定位课程 目前中职文化课的定位,是将中职学生作为初中后学生对待的,如新版中职英语大纲的教学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学生实际英语能力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标高,因此定位时要降低起点,与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水平有所交叉重叠,弥补九年义务教育的不足,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其性质定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目标定位考虑了学生继续发展,没有考虑学生的低层次起点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中职文化课的定位于“衔接学生实际文化水平,服务于提升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质”。 2、构建模式 中职文化课靶向式模块构建模式应跳出基础教育中文化课程体系性强的思维方式,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将教学模块积件化,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细化。具体模型如下:
3、选取内容 学校多年来试行教学内容处理,即各专业科任教师根据专业特色将规划教材的内容进行“删繁就简”,按“适用和够用”为标准,很大地改善了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考试成绩过关率大大提升。但其中曝露出的问题是专业内部学生还是有差别,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办法达到标高,即使通过补考等形式还是不能够达标。通过靶向式设置教学内容,精细化、特质化处理,打破课程学科体系,以模块为最基础组织组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选取中,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保障知识尽可能全面,不因陋就简。二是有利于学生专业成长,不影响专业学习。三是以学生实际入学水平为起点,不随意拔高标准。四是兼顾学科体系但不拘泥于学科体系,保持一定的离散度。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设置 基于此,在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选取上,要与专业所需相结合,针对专业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只有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而且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也会慢慢浓起来。我校具体做法是,数学教学采用模块化结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方案:基础模块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每周4学时,每学期为64学时(不含复习考试环节),共128学时(8学分)。职业模块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内完成。每周2~4学时,共32~64学时(2~4学分),需要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学时。拓展模块的学习由各专业自行安排,不作统一安排。 将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见表一),实行模块化教学,使各专业能灵活选择数学教学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各专业的应用如下(见表二): 表一 “高教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教学模块划分如下
表二 数学课程的内容在各专业的应用如下
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探寻提高文化素养。最后的用基础模块上构建学生数学知识核心部分,在专业模块上根据专业大类又设计若干子模块,体现了课程的应用型功能。文化模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展模块则有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转岗、创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而设置的,体现了课程的发展性功能。 中数学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学科内容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改革就会毫无意义。因此我们考虑如何使得学生学为所用并与将来的岗位衔接、将数学教学更多得与专业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专业模块的建设中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课程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的工具作用,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 如在机电专业学生的数学“平面解析几何”和“平面向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就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可以结合数控机床加工特点,告知学生加工工件时坐标系统的设置非常重要,将直接导致工件报废、机床撞车、刀具损坏等事故,所以学习上述章节数学内容将为机械加工的计算和数控编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之后布置一道“计算工件加工点”的例题,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与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设置 我校使用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英语国家规划新教材。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