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培育专业文化品牌 培育专业文化品牌,满足社会、专业、学生发展需要学前教育发展前景广阔。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在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国家从政策、资金、人力上大力扶持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品牌文化的支撑。 区域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学校所在的东西湖区是一个移民区,各种特色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逐渐形成湖乡特色文化。同时它是新兴工业区,企业非常注重文化建设,每年都会组织职工参加各类文艺汇演活动,近两年,东西湖区各类大型文艺汇演就达65次。 服务社会义不容辞。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东西湖区唯一的培养幼儿教师和综合性艺术人才基地,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东西湖区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与实践提高质量。从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反馈的情况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说、唱、弹、跳、画”的综合技能和素质只有不断的通过进行社会实践才能深化与提高,才能有效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使专业不断保持旺盛的吸引力。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变“市场要本专业干什么,本专业就马上练什么”为现在的“市场要本专业干什么,本专业就能干什么”,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全面策划特色文化活动的能力,为本土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以服务社会,培养学生为己任,创建专业文化品牌 (一)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加强课程改革。 为了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本专业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派教师直接到各幼教机构、街办和企业征询意见;下实习点蹲点,参与实践教学,获得第一手资料;利用社会演出,了解需要,了解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 根据调研情况,本专业对课程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改革,明确了骨干课程与学生能力点,重点加强“弹”“唱”“跳”等技能训练(见表一)。专业技能课均进行技能模块训练,在钢琴室、舞蹈室、声乐室等实训室完成。利用学校歌咏比赛、舞林大会、毕业汇演、技能节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编排节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还定期组织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的汇报表演,并邀请艺术专家来校指导,实施第三方评价。 表一:学生能力点与培养方式
(二)组建艺术团,培养文艺队伍,确立能力标准。 为了能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节目服务社会,本校成立了一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的艺术团。艺术团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选拔制度、训练制度、淘汰制度和演出管理制度等。选拔方面,入选的学生要过三关——教师推荐关、现场选拔关和综合素质考察关。艺术团下设声乐队、舞蹈队、乐器队和语言队等。训练方面,每周都安排教师指导,针对社会需求编排一些储备节目。每个学期都会进行业务和综合素质测试,测试不合格者将淘汰出团。 本专业为艺术团配备了一支校内名师队伍,她们或者有幼儿园工作经历,或者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过大奖,或者是某艺术团体成员,指导教师将其扎实的艺术功底直接传授给学生。艺术团利用平时晚自习及明星活动时间分类别授课、训练,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艺术团的表演方向及培养能力关系见表二。为了更好的提高团员的业务水平,本专业会定期邀请武汉市知名艺术专家来艺术团授课和作指导。比如,湖北省著名声乐教育家冯家慧为声乐队上课,湖北省知名舞蹈编导李霞为舞蹈队编排节目。 表二:艺术团的表演方向及培养能力关系表
(三)多层次多项目服务,塑造专业文化品牌形象。 承接订单,扩大知名度。我们主动承接政府、街道、各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文艺汇演、春节晚会及开业庆典等活动,每年达数十次,多数情况是由专业承担编排、编剧、主持、演出等全部任务。专注的敬业态度,专业的艺术水准,良好的演出效果扩大了专业知名度。 主动送教,增强使命感。我们积极承担东西湖区部分中小学校艺术指导的教学任务,对其艺术课程进行指导。同时,专业定期派教师、学生到幼教机构辅助教学或者实习,教授艺术特色课程,比如绘画、舞蹈、童声合唱团等。既丰富了幼儿园教学内容,又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师生的使命感。 送艺下乡,提高认同感。我们结合东西湖区文化建设活动和自身的教学需要,常常送艺到街办街道、到军营、到厂矿、到田间地头等,几年来,各类中小型演出数十场,增强社会对专业的认同感。 打造精品,树品牌形象。在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精品对于树立专业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加大了原创精品的打造进度。如舞蹈《荷之韵》的诞生过程就是我们专业打造精品,树立品牌的过程。舞蹈创作完成后,先在校内演出,反响较好,接着参加东西湖区“桃花杯”比赛,获得表演一等奖、编导一等奖。为了提升舞蹈品味,我们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导、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李霞主任和梁晋老师担任本舞蹈的编导,经过多次提炼修改,除了舞蹈本身以外,还对服装进行了全新设计,体现人花结合的艺术效果。改编后的《荷之韵》先后参加武汉市“武汉之夏”以及湖北省“黄鹤群星奖”等演出和比赛,获得好评并获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优化的实训条件提供硬件保障。本专业目前有演出服上千套,乐器种类20多种,大礼堂1个,练功厅4个,琴房100多间等,有多年来形成的宝贵艺术资源库,能确保本专业的对外服务工作。 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制度保障。制订了《学前教育对外服务实施管理办法》,对专业开展对外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明确了报价方法、组织管理办法、奖励措施财务管理等工作。 五、付出终有回报,品牌彰显成效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文化服务服务活动,学生在专业能力上显著提高,仅2011、2012年,获得区级以上奖项达2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20多人次。如在“中华情”艺术选拔赛上获全国声乐金奖;《雪夜情》获得央视少儿艺术春晚金奖;《红旗颂》获得武汉市金秋文艺调演舞蹈金奖;在省市艺术小人才比赛中,声乐、舞蹈、绘画、钢琴等获得多个一等奖。同时这些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各大幼教机构、公立、民营幼儿园争相聘请他们。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服务过程中,本专业找到了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开发了校本教材,如《幼儿歌曲弹唱》、《试唱练耳》等,使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和岗位要求。同时,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
带动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服务活动中,更新了观念,锻炼了能力,了解了市场需要,知道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教法,更新教学内容,合作幼儿园、家长、学生评教满意率达95%以上。 增强了专业吸引力。品牌文化项目建设提升了专业实力和办学吸引力,增强了辐射功能。海南海口农垦中专与本专业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实施“1+2”模式即在当地学习一年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然后到本专业学习两年。本专业近三年来年招生规模保持在200人左右。 六、反思提高,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专业的社会艺术地位是开展对外服务工作的基础。本专业艺术地位高,是全国先进艺术教育单位、湖北省青少年手风琴培训基地、武汉市校园文化十佳学校,办学30年来,在对外服务方面作出了成绩,获得社会的好评,许多单位是慕名而来,主动与我们合作。 丰富服务项目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舞蹈、声乐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但是在语言、器乐方面服务的次数较少;实践课的安排不太科学,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学生实习实践的层级性和递增型不强。下一步将化大力气调整专项实训和实践教学与整个教学的关系。 规范运作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探索了新的出路,也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展示了本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的风采。下一步本专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运作,打造精品,持续发展,为东西湖区地方文化建设更好的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