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东西湖职校汽修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一、实施背景 1、社会背景 早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仅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就达到4000亿元。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41.89万和1850.51万辆。据统计,目前汽车市场利润至少有8成来自包括汽车维修、保养、美容等的汽车后市场,由此带来了一个永不凋零的“朝阳行业”——汽修行业。 2012年,我国汽修人才需求量缺口已达到180万,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底薪都在6000元以上。巨大的人才缺口让汽修行业对人才求贤若渴,相比较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汽修专业的学生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缺口的问题日益明显,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复合型汽修人才,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2、学校背景 (1)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的需要 汽修专业成立于2005年,经过几年快速成长,已被评为省级示重点专业,2011年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被评委国家首批创示范学校,汽修专业作为五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必须改变实训场地有限、实训设备不足、实训模式落后的现状,拥有一个完善、先进、满足办学需求、培养需求的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汽修专业建设发展的先决条件。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在以往的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随意性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不足,到企业工作时往往需要进行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而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场地条件,也是基础条件。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保障,也是教学实施的保障,但是目前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问题,一方面,来自大专院校或者其他学科转行的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又很难把自己所用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这就注定了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直“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我们的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练手机会、接触企业一线工作的机会,这就为教师队伍的成长提供了保障。 二、主要目标 汽修专业在创建全国示范性职校的背景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统筹规划下,建设校内基础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搭建立体实训教学架构,通过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摸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结合环境下的实训教学,给专业教师搭建一个接触汽车企业一线工作,学习专业技能,提升教学能力的成长平台,也能够对外服务,扩大学校汽修专业的影响力,三个实训基地在技能训练上层层递进,与企业完美接轨,内在又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如下图)。 三、工作过程 1、建设校内基础性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 汽修专业自2005年成立以来,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校内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而专业开办之初,硬件条件有限,前两学年大多数专业课程只能在教室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如何改善实训条件就成立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和迫切需要。 经过几年的发展专业在学校的统筹规划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已经建立成了发动机实训室、底盘维修实训室、汽车电工实训室、二级维护实训室、汽车美容实训室等共计14个功能室,实训室总计面积2134㎡,工位总数413个。2013年又投资53万元新建1个60㎡的汽车维修机电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可新增20个实训工位,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将汽车机电维修的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技术服务等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也做到统一,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内实训室设备配置及功能分区见下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