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
首页/护理

4A02—2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新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1-10-08  

  部门:护理专业

  日期:2011年10月8日

  责任人:张钿钿

  根据学校示范校《建设任务书》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要求,为了加强“改革教学模式”,制定更加科学的专业实施性计划,构建新课程体系,明确各责任单位负责的工作内容, 实现2011-2013年完成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项目组织机构

  组长:张钿钿

  副组长:金静

  成员:王朝昀、胡洪萍、王云飞

  组长职责:1、负责项目方案的制定;2、负责全部过程的控制与落实;3、负责进程的汇报、反馈工作;4、负责资金预算、报销工作;5、做好总结自查工作。

  副组长职责:1、协调组长做好方案制定工作;2、协调组织落实方案,推进工作;3、做好档案收集整理上报工作;4、做好过程记录、简讯撰写工作。

  二、专业建设需求论证:

  1、教学需求分析:

  护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需要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各方面的整体的照顾,对护士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各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倾向于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专业学科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一条主线两个重心,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两个教学重心。不断更新设施和实训设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创造虚拟实验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紧密结合临床,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对护理的“感悟”,使学生逐渐熟悉环境,尽早进入角色,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

  2、课程需求分析:

  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护理学专业课三个模块,各模块分别占总学时的32%、25%和43%。我校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的安排学时少于国家标准。而且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时间安排均表现为分散实施、缺少整合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全面的认识。目前我校护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多为江西出版社和北京科技出版社,教材中的知识点错误、错字较多,需要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发现并更改教材中的错误,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建立基础护理学、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主干课程的教材处理意见。

  3、需求结论:

  根据社会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对护理专业课程及教学的要求,改革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联系医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项目推进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任务书》要求,2012年总体目标:建立新的专业实施性计划和新课程体系;2013年总体目标: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总结。

  具体要达成的目标:

  1、建立相应基础护理学、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主干课程,教材处理意见;

  2、改革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联系医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针对主干课程采用案例、场景、岗位教学等方式呈现医院岗位工作流程。根据医院临床理论知识需要及操作规范制定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

  要求:

  1、过程中注意资料收集。

  2、加强过程资料整理。

  3、及时向创建办公室汇报进程,提供资料。

  4、完成相关工作,副组长要写简讯报校办和创建办公室。

  5、资金使用必须完成详细的审批手续和报销手续。资金使用预算5万元。具体使用情况在方案中明确,根据使用结果报销。

  四、项目推进工作分工及实施计划

  (一)调研阶段:借鉴培养模式改革子方案中的调研结果:

  1、了解武汉市内外部分医院现阶段对护士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及技能操作的需要。2012年3月份完成。

  2、了解武汉市内外护理专业大中专院校现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的方向。2012年3月份完成。

  (二)资料整理阶段:

  1、基护、内、外、妇、儿科护理的教材处理意见,2011年11月完成;胡洪萍负责。

  2、根据社会与医院临床需求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欠缺,初步拟定我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2012年5月完成。张钿钿负责。

  (三)实施阶段:试运行。

  1、针对主干课程采用案例、场景、岗位教学等方式,呈现医院岗位工作流程。2012年3—6月份

  2、培养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课专任教师、基本素质课专任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组成的师德高尚、业务精堪的教师队伍。金静负责。2012年6月完成。

  3、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试运行。2012年9月——2013年4月两个学期完成,张钿钿负责。

  (四)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修正,完成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2013年4月完成。

  (五)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骨干教师、学校领导论证。2013年5月完成。

  (六)总结整理阶段:张钿钿负责。2013年6月完成。

  1、由张钿钿负责对过程资料整理。

  2、由张钿钿负责对资金费用档案和详细报表。

  3、由张钿钿负责总结,形成文字资料,报创建办审核。

  4、移交全部档案资料。

  五、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定期汇报机制。(每3个月由负责人在全专业汇报一次)

  (二)项目督察机制。(每3个月开一次小组专题会议,对搜集的方案和建议讨论研究,不断更进,由医院和社会参与评价。)

  (三)资金保障机制。(资金用于1、调研费用;2、教材处理意见整理打印费用;3、行业专家委员会论证费用;4、试运行监管费用;5、过程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总结形成文本资料的费用。

  资金的来源:全部为中央财政拨款,共计5万元。用不完的资金可作第二年的使用,或按实际情情进行适当调整)

  序号

  费用花费项目

  花费标准

  2012年的费用

  2013年的费用

  合计

  1

  教材处理意见整理打印

  0.15万元

  0.15万元

  0.3万元

  2

  专业委员会论证费用

  1万元

  1万元

  1万元

  3

  试运行监管及调查表制作费

  0.1万元/月

  1万元

  1万元

  2万元

  4

  方案与总结的书写、资料的整理、打印。

  0.5万元

  0.5万元

  0.5万元

  1万元

  5

  调研费用

  1万元

  1万元

  合计

  5.3万元

  (四)部门协调机制。(涉及到教务处,由金静负责沟通如何落实。改进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材处理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备案,认可后实施)(五)资料存留机制。(原有实施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新课程体系,岗位职责、新课程相关资料、教学模式总结报告、专业资源库等,张钿钿收集并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