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护理专业
日期:2011年10月8日
责任人:张钿钿
根据学校示范校《建设任务书》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要求,为了促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工作,明确单位负责的工作内容, 实现2011-2012年完成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项目组织机构
组长:张钿钿
副组长:金静
成员:胡大翠、王朝昀、王云飞、胡洪萍、万盼、张钿钿
组长职责:1、负责项目方案的制定;2、负责全部过程的控制与落实;3、负责进程的汇报、反馈工作;4、负责资金预算、报销工作;5、做好总结自查工作。
副组长职责:1、协调组长做好方案制定工作;2、协调组织落实方案,推进工作;3、做好档案收集整理上报工作;4、做好过程记录、简讯撰写工作。
二、专业建设需求论证:
1、市场对人才需求性能及指标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就业、发展前景都十分广阔。护士只扮演医师的助手角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护士越来越需要具备过去只是要求医生才需要的条件,如参加诊断病因考试,写论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疗普通的疾病。护士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目前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存在较大的差距、矛盾,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决定了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学生现状分析:
护士,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成为许多医院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90后,年龄为十六岁——十九岁,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人文素养存在诸多问题,如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对于人生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对护士的职业理解认识不够,故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动力不足,目标前明确。到临床中多存在沟通能力欠缺,不善于控制情绪,易产生愤怒埋怨的情绪,缺乏受伤观念,机械操作,法律意识淡薄等,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
3、需求结论:
护理专业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需求很高,护士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就业、发展前景都十分广阔。可护理专业也是一个要求很严格,门槛很高的专业,随着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培育对护士服务质量的提升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护理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将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其中。人文关怀是随着学生对护理专业认知的加深而在行动中展示出来的职业价值观和角色发展。而目前医院中的护士存在道德素质和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中须凸显护理专业的主体意识,把人文理念渗透于教学、实训、实习的全过程,从而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推进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提高,形成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标准是可行且必需的。
三、项目推进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任务书》要求,2012年总体目标:明确新形式下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明确制定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标准。
具体要达成的目标:
1、制定学生职业道德标准。
2、制定学生职业能力标准。
3、完成护理专业用人需求调研报告。
要求:
1、过程中注意资料收集。
2、加强过程资料整理。
3、及时向创建办公室汇报进程,提供资料。
4、完成相关工作,副组长要写简讯报校办和创建办公室。
5、资金使用必须完成详细的审批手续和报销手续。资金使用预算5万元。具体使用情况在方案中明确,根据使用结果报销。
四、项目推进工作分工及实施计划
(一)调研阶段:
通过调研了解省内外护理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需求状态,形成本专业这两方面建设的基础。
1、对武汉市部分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标准收集。(具体医院为三级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市一医院、同济医院、黄陂人民医院、武钢第二医院。二级:东西湖人民医院、蔡甸人民医院、新洲人民医院。一级:东西湖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3家),市区2家。私人医院及门诊:武汉市泰康医院等三家)
2、对沿海经济水平较高的医院和学校调研护理人员和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标准收集;(上海卫生服务中心一家,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北京护校)张钿钿、王云飞负责。2012年2月份完成。
3、对湖北省部分设有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收集。(具体包括武汉市同济卫校,湖北中医药大学、江汉大学卫校、十堰医药卫生学校)张钿钿、胡洪萍负责。2012年3月份完成;
4、至我专业学生实习医院(东西湖人民医院、黄陂人民医院、武钢第二医院、蔡甸人民医院、江夏人民医院)了解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的缺陷。胡大翠、万盼负责。2012年1月完成。
(二)资料整理阶段:
1、初步拟定适合我校护理专业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标准。张钿钿负责。2012年3月完成。
2、完成护理专业用人需求调研报告。张钿钿负责。2012年5月完成。
(三)实施阶段:试运行。张钿钿负责。2012年4月-2012年6月。
(四)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骨干教师、学校领导论证。2012年6月。
(五)总结整理阶段:修正,实施。张钿钿负责。2012年6月完成。
1、由张钿钿负责对过程资料整理。
2、由张钿钿负责对资金费用档案和详细报表。
3、由张钿钿负责总结,形成文字资料,报创建办审核。
4、移交全部档案资料。
五、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定期汇报机制。(每月由张钿钿向本专业汇报工作进展,并提供证明材料体现进程情况)
(二)项目督察机制。由蹲点领导(教务处副主任黄利丽、校办主任代艳芳)每月底进行抽查,每两三月进行全面检查。
(三)资金保障机制。资金用于1、调研费用;2、行业专家委员会论证费用;3、试运行监管费用;4、过程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总结形成文本资料的费用。5、完成用人需求调研报告费用。
资金的来源:全部为中央财政拨款,共计5万元。(调研费用本方案支出4万元,另外7.2万元由其他方案支出)
序号
费用花费项目
花费标准
2012年的费用
2013年的费用
合计
1
三甲医院调研费用
0.5万元/家
2.5万元
2.5万元
2
二甲医院调研费用
0.3万元/家
0.9万元
0.9万元
3
一甲医院
0.2万元/家
1.2万元
1.2万元
4
私人医院及门诊
0.2万元/家
0.5万元
0.5万元
5
市内学校调研费用
0.3-0.5万元/家
1.5万元
1.5万元
6
十堰医药卫生学校
0.8万元/家
0.8万元
0.8万元
7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及医院
2万元/家
4万元
4万元
8
专业委员会论证费用
0.5万元
0.5万元
0.5万元
9
试运行调查表制作费
0.1万元
0.1万元
0.1万元
10
方案与总结的书写、资料的整理、打印。
0.1万元
0.1万元
0.1万元
11
用人需求调研报告书写及审稿
0.2万元
0.2万元
0.2万元
合计
12.3万元
(四)部门协调机制。(本建设涉及实习培训部、教务处,由金静负责沟通如何落实)
(五)资料存留机制。(本项目可能涉及医院护业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要求;各大专院校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要求,我校护理专业人员要求等,张钿钿收集并保管)